從體制內學校轉到國際學校,應該準備什么?
時間:2021-02-22
來源:朗思教育
作者:陳老師
如果想讓孩子從體制內學校轉向體制外國際學校,家長需要如何準備?又該注意什么呢?
1、關于國際學校
升學路徑:國際/國外小學→國際/國外初中→國際/國外高中→國外大學
成績:用等級劃分,學生只要達到一定區間即可,不存在“1分差千人”的情況。
特質:要求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以及興趣愛好,同時擁有兼顧學業和愛好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志在打造社會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給予啟發;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充分利用主觀能動性去思考和探究,與他人合作,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對學生的創造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凡事都沒有標準答案的原則,也對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在學科能力要求上,追求知識的廣度而非深度,課程內容也更豐富。因課程為全英文教學,教材也都是全英的,因此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很高。
除了純外籍的國際學校只招收外籍學生外,大多數的國際學校(包括雙語學校)在如今的義務教育階段也要開始進行一定量的中文教學,學生接受雙語教學成為常態,而英語水平普遍要比公立學校學生水平好很多。
這種模式以大學錄取標準為導向,學生通過全面自我提升的方式來進入理想的院校,這并不意味著進入理想的院校就輕松容易。這只是相對于高考來說,升學壓力較小,大多不用參加中高考,有學校直升或直接出國。但對于立志想要上藤校的學生來說,申請過程也是有一定難度。

首先,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有清晰明確的認識,通過孩子的性格及平時做事方式得出一個初步的判斷,孩子更適合哪類的教育;選擇什么樣的教育路線要與孩子達成共識,一定要明確了解孩子是否愿意出國的意愿。因為孩子才是這個教育的主體,愿意接受哪種體系的教育也應該最終由他自己決定。
再者,考察國際學校也很關鍵。好的國際學校,必定是管理非常嚴格,有嚴謹的教師團隊,這樣的團隊,愿意花更多的時間教導每位學生。體制外學校一般會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家長要盡可能多參加,在選擇前一定要做實地考察。
3、何時轉換體制是最佳時機?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目前在體制內,將來想轉體制外,但不知道什么時間轉比較合適。有專家指出,體制內的學校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最佳的轉軌時間點應該為孩子小升初或者初升高的時候。
美國有句名言:College Starts in Kindergarten.(贏在起跑線),年紀越小就越容易適應國際化教育,英文的口語表達與用法的確會更加地道。雖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要依自身的情況而定,但一般來說,這個時間節點比較適合大多數中國家庭。
目前全國的國際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都在實現國際課程體系與國內課程的融合,所以升入初中的階段就實現轉軌對孩子來說會相對容易。按照一般規律,從體制內轉到體制外學校,學生適應純英文課堂的節奏大概需要半個學期到一個學期。
4、轉到體制外后還需要做什么?
體制內轉體制外并不是轉完就萬事大吉,孩子將會面臨學科之間的轉換問題,授課方式之間的轉換問題以及語言等問題。這時家長應該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劃能力,同時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積極引導孩子,先不要過分關注分數、排名和升學。
可以適當詢問孩子近期在學校的所見所聞及與老師同學相處得如何;激發孩子對于未來的規劃,夢想的職業等方面的思考,并以此為目標,鼓勵孩子制定短期可實現的小目標,使其更有學習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