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為IB學校,上海世外和平和對比哪個好?
時間:2021-09-01
來源:網絡
作者:陳老師
同是IB課程體系
同是12年一貫制的國際學校,并且是市教委指定的21所
同樣是兩條腿都能走路,孩子出得去也回得來
每年的擇校季,同是家長們爭先恐后的香餑餑
那么今天就給大家深扒一下,來看看這對豪門學校之間誰更勝一籌?
對比項目:學校背景、集團化發展、校長、升學成績、IB大考、入學難度
一、學校背景對比
世外
世外是滬上最早的一批國際學校,世外小學和世外中學分別創立于1993年和1996年,是上海第一家K12引進IB課程(即包含了小學項目課程PYP,中學項目課程MY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DP)的民辦學校。
而提到世外,必定離不開其背后的均瑤集團。

在2005年,正是因為均瑤集團的“插足”,世外小學和中學經歷了教育改制,才從公辦校變為民辦校。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的均瑤集團,可能也就沒有了現在的“浦西世外”。
而隨著時間的洗禮,均瑤集團已然把世外打造成了自己在國際教育領域的一塊“活招牌”。說起上海的國際學校,世外在滬上家長心中真的是無人不知的明星牛校。
平和
平和雙語成立于1996年,名字組成很簡單:建平學校和香港信和集團,當年的兩位管理方名字各取其一,有了平和。到今天,“平和”兩個字被解讀出更多的含義:“平正達禮,和善勵新”。

2018年1月3日,平和正式成立平和教育集團,由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全額投資,從“單體校”向“集團校”轉型,未來目標是將“平和教育”建設成國際知名的民族教育品牌。
世外VS平和對比信息:

2020年,世外平和都增設了新的國際課程,不同的是,世外選擇增設A Level課程,平和選擇增設AP課程。
二、集團化發展
兩所學校在上海家長心目中評價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因為體制內外兼顧的辦學模式,升學成績都很好,兩邊吃“香”,圈內口碑自然好;二是集團化辦學的方針,家長越來越多,一傳十十傳百,群眾基數當然遠超過單獨的高中學校。
世外
從2016年起,均瑤集團下的世外版圖擴張,再擴張。它直接辦的分校有世外嘉定,世外金山,世外寶山,世外青浦,世外浦江等等.....其開疆拓土的速度堪比火箭!

新開的幾個分校全是全市招生,使得很多外區家長喜出望外。尤其是在年初,青浦世外宣布將新增一所世外直屬高中,實現托幼小初高一體化!大大造福青浦的區的家長。且上海搖號政策的下達,也讓不少家長把眼光放到了集團化辦學的學校。
平和
和世外不同,平和是在2018年才成立集團。開始穩步有序擴大辦學規模。起步稍比世外晚了些許。

在這之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青浦平和,與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一脈相承,是上海平和教育集團唯一冠名的分校,一新建就受到家長們的廣泛關注,整個校區投資7個億。學校在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上,都與總校區一脈相承;師資上,平和集團也派遣了超過30%的骨干教職工作為主力軍。
三、校長
校長,一所學校的靈魂,是評估一所學校的首要選擇,那么對于2所學校來說,都有其核心人物。
世外掌門人——徐檢
說起世外,就不得不提起世外的掌門人——徐檢。

徐儉曾在世外中學做了近10年的校長,后來,徐儉到徐匯區教育局任副局長。但兩年后,徐儉發現他的熱情還是在學校,于是這位世外人又回到了“故里”,只不過從校長變成了世外教育集團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在徐儉的規劃下,世外的金字招牌在上海發揚光大。從青浦、金山、嘉定到寶山、浦江世外,這個國際化教育品牌發展出了多元化的特色。世外品牌的成功復制和升級,可以說,徐儉校長功不可沒。
世外各校校長一覽:

平和“網紅校長”——萬瑋
提到平和,很多人第一想起的或許是他們的校長——萬瑋。他在教育界有個很潮流的名號:上海“網紅”校長。

這位備受矚目的70后校長,個人的成長史幾乎是和平和學校一同在發展的。
1996年,萬瑋進入剛剛誕生的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擔任老師,2013年,歷經班主任、年級組長、中學部副主任、教導處主任等職務的萬瑋,出任了平和學校第四屆校長。在萬瑋的國際教育理念帶領下,如今的平和雙語也邁入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由他掌舵,相信平和的未來會更加光明。
平和各校校長一覽:

四、升學成績
IB作為現在世界大學中認可度最高的國際課程,幾乎可以申請全世界的大學,但在國內,IB用來申請美國方向的大學居多。所以這里我們看一下2所學校的美本升學情況:這里有兩個評判標準。一是“頂尖美本錄取”,二是“TOP30錄取率”。前者代表了一所學校最頂級生源的質量,后者則代表了多數學生的升學成果。
藤校+S&M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2所學校近5年的錄取數據:

“頂尖美本錄取”共10所美國大學,分別是8所常春藤聯盟學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這兩所世界級名校。
從數量上來看,世外略勝平和一籌。不過即使同為頂尖offer,也有“大藤”和“小藤”的區分,大藤中的哈佛,每年招收的中國籍學生可能只有幾個,而小藤康奈爾則會招收60~70+的中國學生。所以在錄取難度上來看,普遍較為公認的排序是大藤>S&M(斯坦福和MIT)>小藤。

而平和共20枚的頂尖美本錄取中,包括有2枚大藤(1耶魯+1哈佛)、1枚S&M;而世外共24枚頂尖美本錄取,僅1枚斯坦福,無大藤錄取。所以從含金量來說,平和略勝一籌。
TOP30大學錄取
當然,對于多數擇校家庭而言,比“頂尖錄取”更有參考意義的是“top30錄取”,因為這項指標更能反映學校的綜合升學水平。

整體來看,平和、世外升學一直都十分穩定,每年都有超過40%的學生(人次)進入top30大學。不過因為學校體量不同,再加上這一數據各校公開的標準并不一致,所以對比可能會存在誤差。
五、IB大考成績
每年7月,IB高中都會陸續公布本年度的IBDP大考成績,這也是家長最關心的信息之一,因為每年放榜季,學生收到的offer都為預錄取offer,能否轉正,還要看最后的IB大考成績如何。
大學錄取要求:
TOP40——分數在37分及以上比較保險;
TOP20-30——39分及以上比較有優勢;
爬藤——40+,加上論文,保證42+的門檻。

2所學校成績咬的十分緊,一直保持在38+以上。
不過前面也說了,爬藤的話建議在40+,所以說40分就相當于一個分水嶺,只有極少數學校能夠觸碰到。
世外在20年,沖擊了往年獨一份“40+”梯隊的上中國際,刷新了該校的歷史記錄,今年世外也是保持住了好成績,拿到了41.6的好成績,也是內陸第一所連續2年拿到40分的民辦IB學校,IB之王,名不虛傳。
平和雖說是在今年首次突破40,拿到了均分42分的高分,穩居今年IB第一名。
六、入學難度
兩所學校作為滬上IB學校第一梯隊,難度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生源質量的保證。
小初入學難度
近2年,因為搖號政策的實施,世外平和在小初階段采取的是“搖號”。


可以看到2所學校,基本全部搖號錄取,超出招生計劃數,由此可見,2所學校有多熱門。那我們再來看一組一貫制直升的數據,相比對外招生的錄取,初中的直升錄取人數更為多,如此看來,提前“占坑”小學似乎是進入中學部最穩妥的方式。

高中招生錄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平和世外都是上海市21所試點學校,報名這兩所學校的上海生源,必須參加中考,以及達到學校自主招生錄取條件;外地生源只需要達到學校的自主招生錄取條件,即可錄取。
自主招生錄取就是看筆試+面試成績,沒有明確的分數線,一般根據學生成績和參考比例擇優錄取。

是不是感覺世外的錄取比例還挺高,自己又可以了?
這是因為世外在網申的時候,就會根據文書和個人經歷進行篩選,一場網申1200人左右,能參加考試的只有200-220人左右,最后實際招生20人左右,世外在去年12月和3月的招生中,總共錄取了40人左右。
平和和世外基本情況差不多,但是外部招生人數比世外多,在80-100人左右。
不過畢竟越厲害的學校對生源的篩選一定是越嚴格的。
在入學考試上,平和筆試的整體難度會比世外低一些。世外考察相對會比較全面,多方位考驗學生的基本功,英語聽力對標托福,數學后幾道大題偏奧數和自招;平和英語則是側重閱讀和寫作,題型很有特點,數學難度中等,但是涉及的考點比較雜。
從學校背景/集團化發展上——均瑤集團早在2005年就已具規模,每所分校辦學質量有口皆碑,所以世外占優。
從升學上——數量上,世外領先一步,含金量上,平和略勝一籌。
入學難度上——世外略高平和一籌。
從領導團隊上——平和總校長萬瑋在滬上教育界相對更有分量,更受到家長認可。
其實綜合來看,兩校幾乎不分伯仲,但是世外僅針對本區學生,顯然性價比不如可跨區招生的平和雙語。再過2、3個月,就是國際學校春招季了,想深入了解2所國際學校的家長們,也可以預約學校探校,了解心儀的國際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