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課程體系的六大課程_IB課程補課
時間:2020-11-10
來源:朗思教育
作者:小顧老師
這里也就不說IB課程的概念和發展歷史等信息,因為這個課程在滬杭很多學校也均有開設,其中以上交大附中具有代表性。
1、IB課程介紹
IB是不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課程體系為基礎而自成一個體系,廣泛吸收了當代許多發達國家主流課程體系的優點,涵蓋了其主要的核心內容。學生在IB體系中修讀相同教材,并且于畢業時參加全球統一考試,試卷的命題及評分均由IB總部統籌規劃。全世界的IB學生學術水平因此得以統一,畢業文憑亦被公認為全球最高水平。
IB課程分為標準難度課程(SL / Standard Level)和更具挑戰性的高難度課程(HL / Higher Level)。IB要求學生至少選六門課+Theory of Knowledge,這六門課中至少有三門是HL。除了對學生的課業要求外,選擇IB Diploma的學生還要在兩年內完成150個小時的社會實踐活動(CSC Hours)。相較于四科主修的A水準課程,IB課程要求學生從六組不同領域的課程中分別選擇一科,加上核心科目,須修的科目可達九科。

2、評分標準
IB課程補課小顧老師:IB有自己的評分系統,45為最高分,拿到36至38左右即有資格申請劍橋(一般需要40-41),申請常春藤大學的學生一般分數在40或以上,牛津要求42+的成績。而A-Level課程以A、B來打分,判分標準嚴謹不夠,在多年來呼吁改革現行的A-LEVEL體制的壓力下,英國政府正著手改革A-LEVEL提供,其改革的參照體系便是IB。
擁有A-Level課程成績,可以申請英國本土大學和美國,澳洲等其他國家大學;如果獲得IB課程成績,不僅可以申請英國大學,還同樣可以申請如美國,澳洲,加拿大等世界上100多個國家上千所大學。
為什么說IB課程體系很科學?
有一位香港的IB中文考官曾說過,得教育者得天下,得IB者得教育。那么,IB是如何通過科學的課程體系來實現這些高大上的培養目標的呢?現在我們要回答第二個問題:IB到底教些什么?
2
IBDP課程針對的是11、12年級的學生,分為六大學科組(母語與世界文學、第二語言、個人與社會學、科學、數學和藝術選修)+三大核心課程(認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和創意、行動與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科基礎以及升學方向從前5個學科組中各選1門課程,從1-6組中選出第6門課程來學習。
課程總時長為兩年,包括240課時的三門或四門高級別課程(High Level),150課時的三門或兩門標準級別課程(Standard Level)。不過HL未必一定比SL難,若是語言和數學之類強調基礎的,則HL更有深度,若是人文社科藝術類,則HL指所涉更廣。另外,學生的選課還得視學校開課情況而定,這取決于學校的師資、修讀IB的學生人數、教學實施等因素。
IB課程補課小顧老師下面簡單介紹一下IBDP的六大課程和三大核心課程
1、語言A,分為文學、語言與文學兩門課程。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的母語或者是在學術層面最強勢的第一語言。IB對母語學習的強調是其有別于其他國際課程的一大特色,這也是IB致力于做好本土化的具體體現。
基于體制內教育的語文基礎和文學造詣,大部分中國學生會很自然地選擇中文文學A。在外灘君看來,IB中文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強調整本書的閱讀和學習,以及訓練學生對母語文學敏銳的感受力和鑒賞力,同時兼具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2、語言B。即第二語言,中國學生一般會選擇英語B。在中國,由于很多學校不開設第六組藝術選修課程,也有不少學生會再學一門二外,如西班牙語、日語、法語等。
3、個人與社會學。包括歷史、地理、經濟、工商管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與文化、全球社會中的信息技術等學科。
4、實驗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設計、環境系統等學科。(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第四模塊中有一門比較特殊的跨學科的課程,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societies,是提供給從體制內轉過來的文科生的,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
5、數學。數學為必修課,強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包括:普通數學、高等數學、數學研究等不同難度的課程,供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選擇。
6、藝術。包括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制作等。它告訴學生,藝術是需要被慎重對待的,是我們感受美、表達美的重要途徑。
除了上述六門學科外,還有IB的第二類課程——核心課程:認識論TOK、擴展論文EE、創造行動與社區服務活動CAS。
認識論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顧名思義就是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質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知識與經驗,防止認知偏見與主觀臆斷,增強學生以理性基礎進行思辨和表達的能力。
IB課程補課小顧老師舉個簡單的例子,從數學角度看,1+1=2,但從物理角度看,由于本質相同,一堆糖加上一堆糖就不等于兩堆糖。
擴展論文則特別像國外大學的訓練,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設立課題,進行獨立研究,同時學習和掌握學術性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技巧,最終寫出一篇4000字的研究論文。這一門課程可以說是提前訓練了學生在國外大學的基本生存技能。
創造、行動和服務則是我們常說的學生活動。只不過不同于以往被動參與,或是單純地選擇興趣社團,CAS更強調學生自己開發興趣、設計目標、解決問題,在過程中不斷反思和完善,關心服務社會與他人,培養團隊精神,增加社會責任感。
從上述課程框架中,我們大約可以看到IB課程的科學之處:
首先,文理相通,跨學科素養很重要,同時每個學生又有自己擅長的高水平領域,揚長避短。學生可以在每一門課中鉆得很深,又需要跳出這些領域看得更高。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學生的獨立研究,訓練批判性思維能力。
為什么大家覺得IBDP很難,其實無可厚非,這些本該在大學階段才訓練到的能力被大大提前了,對于學生的挑戰的確不小。另外,這里再簡單提一下IBDP的考核方式。IB采用7分制,六門學科滿分42分,加上拓展論文與知識論文的3分,滿分為45分。考試成績在24分以上并符合其他要求的學生可以獲得IB文憑證書,否則只能獲得單科文憑證書。
以上就是我們小顧老師為大家介紹的IB課程體系的六大課程,其中包含了課程的簡單介紹,希望對同學們擇校的時候有所幫助,IB課程相比較其他課程而言,單科學習難度很低,但是因為需要學習多門課,同時每門課都需要完成大量的學術論文,就造成了學習強大和壓力的增加,難度也就增加了很多,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IB課程知識,請關注我們網站的其它內容。
